004 山里的日子-《天亮请离开》
在去之前,我也曾简单的打听了一下这个地方的情况,大凉山位于四川省彝族自治州境内,是大雪山南部的支脉,气候十分反常,地形地势也很是复杂,西侧一带是山原、丘陵,东南侧又是金沙江谷地,河谷深切,四通八达,周围完全被森林植被包围,风景怡人美不胜收......咳!简单来说,就是一个未开发的原始森林。
县乡里召集的几十人组成了‘川彝友谊支援战斗临时小组’半车半行的赶路,我跟着大队伍还是花了两天的时间才到达了大凉山外围,放眼望去全是一片绿植被,雾气缭绕不见真容,当时还是七八月,众人刚一进山便感觉气温开始急速下降,由于我事先做了工作知道这边气候很反常好歹多披了一件皮袄,有的人却只是穿了件薄军衣,还有的干脆打着光膀子,甫一受凉冷的那是直打哆嗦,个个抖得跟筛糠似得。
临时小组的队长是个姓李的中年男人,黑瘦黑瘦的,是土生土长的彝族人,早年曾跟随着红军大部队打过老蒋,后来革命成功后便留在地方工作,十几年下来也算是半个汉人了,这次组织上指示的支援民族同胞脱贫致富计划,为了方便双方更好的交流,李队长主动向上级请示由他来带队,见大伙冷的实在不行了,就让大家将带来的一些抗寒物资先穿上,好歹才免去了集体感染风寒的局面,随后李队长便组织跋程进山。
山路曲曲折折,十分的难走,说是路,其实就是一片河谷草地,只不过是走的多了压出来的那么一条草坪,我走在队伍的最前面,露水浸湿了我的衣裤,让人十分的难受,这大凉山的构造就像是一个大水坑,一侧是高达几千米的巍峨山体,一侧是深达几百米的黑幽峡谷,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时,也不免产生一种渺小感。
等到我们终于来到了大凉山主体的村寨时,隔着老远便瞧见一群人朝着我们挥手呐喊,一个个身披兽皮,头戴草织的毡帽形同野人来势汹汹,队里的人都吓了一跳,抄起手里随地捡的树枝挡在胸口,一个个如临大敌,李队长急忙解释,说是这些人就是大凉山脚下的村民,是接到了我们要来的消息欢迎我们来的,可别引起误会闹出民族分化啊!
众人听了李队长的解释,这才悻悻的收起了‘武器’,颇有些尴尬的跟着李队长迎向了热情的彝族同胞,我紧赶慢赶的跟在队伍后面,看他们闹了个笑话笑的肚子里直抽抽,但说来其实也怪不得他们,由于这边的彝族人民自古就依山而居,很少与外界人接触,不肯走出大山,物质文化方面就相对比较落后了,大多都是靠山生活,吃山里的,穿山里的,偶尔才会到几十里外的乡镇置办货物,而且多是以货易货,以在山里打来的猎物换取需要的生活用品,钱在这里反而不好使。
进入了村寨,彝族村民们热情而好客的接待了我们,带头的是村里的支书一个年过半百胡子花白的罗姓当地人(彝族名字:卡依列其),见我们带来的扶贫物资和书籍(主要是汉语词典)笑的脸上堆满了褶皱,一边拉着李队长说话一边带着众人坐上早已摆好的宴桌上,由于语言不通,除了罗支书和李队长能够畅所欲言之外,我们这几十个人和彝族村民们都插不上话,只是听他们一个劲的重复着一个语调,大概就是快坐下、歇会儿的意思吧?反正当时也听不懂。
而直到这个时候,我们才有时间打量整个村子,村里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彝民们就地取材砍的山上的树木建的木屋,坚固耐用,木屋整体被木架支在半空,主要是为了防止山里的湿气,屋顶上也都是铺设的一层干茅草,很具有民族特色,由于山里地广人稀,每家每户都相隔的较远,地势又比较开阔,放眼望去全是一片落落方方的水田,再远些就是高低起伏的山峦,几百米高的山峰像雨后春笋似得插的满满当当,让人看了无不心旷神怡,我和其他几十人瞬间就喜欢上了这里。
等到大家都入了座,这时罗支书端着一碗村里自家酿的米酒站了起来,扯开嗓子发起了感言,李队长在一旁给我们解释,大抵意思就是汉族同胞不辞辛苦的赶来帮助他们兄弟姐妹脱贫致富,为了感谢我们,大家要以最热情的姿态来祝福我们之类的话,彝族村民们一个个都满面感激的端着酒碗站了起来,罗支书一说完,便纷纷对着我们敬起了酒,我们见人家都站了起来,总不好意思再坐着吧!都响应号召的站起来回敬对方,村里的乘酒的器具不像川里用的是杯,都是斗大的海碗,一碗下去脸立马就烧红了,队里有几个不甚酒力的还没开吃就已经钻了桌子,还好我当初在东北那会儿跟一群老爷们有练过,这点米酒还真不算什么。
敬完酒,大家便开始甩开腮帮子吃。山里的物质丰富,吃的是最不缺的,什么冬菇、木耳、野鸡、野猪,家家户户都能拿出来一点,饭桌上摆的基本都是彝族比较有特色的菜式,尤其是一道坨坨肉,意为‘撒盐的肉块’是用幼猪肉做的料,肉质嫩滑,看的我是食指大动,早在来的路上我就已经饿的不行了,我是最受不得饿的,一开动我就朝着那盘坨坨肉进攻,吃的那是一个不亦乐乎,旁边的彝民来敬酒我也是来者不拒,来一个喝一个,同桌的罗支书在一旁直盯着我看,咧开嘴便叽里呱啦的连珠炮弹似得说了一长串,“阿依则咗,裹波贺直格,托鲁......”边说还边抬手指划,我夹着一块油头肉刚伸到嘴边,见罗支书这架势,还以为是自己的吃相太猛把他吓到了让我少吃点,好在李队长给我解释,说罗支书是在夸我,意思是让我多吃点,身体才能长得好,又说我像个山里的孩子,他看着很喜欢。
山里人就是这么朴实,只要别人喜欢他们的东西,他们便觉得高兴。
之后众人吃过了饭,在村里休整了一夜,第二天李队长和罗支书便要开始给我们安排工作,大凉山山区矿产资源丰富,十分适合工业发展,开发起来也利于带动当地经济,临县那边已经选好了山区里一块中空地带作为矿区,这次组织的几十号人便要同去参加工作,帮组本地彝民同胞建立发展渠道,争取让他们自给自足。但村寨这边也同样需要人手来带动发展,来起到与外界的交流改善村里边的贫困生活。
因此,李队长给了我们两个选择,一个是去矿区搞建设,一个就是留在村寨里扶贫支援,没有悬念的,几十号人大半都选择了去矿区,只有我和另外三个人选择留了下来,矿区那边好歹离县里比较近,交通和生活水平都比较好,不像这村里,既不通电,也没什么娱乐设施,连点个煤油灯都要限时限点。
于是,李队长说好以后每个月都会来检查工作后,便带着大部队浩浩荡荡的前往了矿区,我们寥寥几个人留在了大凉山小村庄。后来我才知道,这些去了矿区的人反而吃了不少的苦,天天跟着下矿洞,累的脱了好几层皮,反而没有我们在村里乐的轻松,所有说世事就是这么无常。
和我同时留下来的三个人里,有一个跟我是隔镇的同乡,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,名字叫马小山(很难想象他一个大壮汉会顶这么个名字),另外两个是一男一女,都是一年前从首都主动下放到川里来的,男的叫林卫国,女的叫蓝燕,都是红旗下长大的知识分子,一肚子墨水激起他(她)们的满腔热血就想着干出一番事业来,这次就是听说了大凉山扶贫才主动要求来的。
我们这四个人,虽说是帮助彝族同胞扶贫致富,其实也没有说的那么高大上,马小山有一把子力气,就帮着村民们做农务、盖木屋、修修牛棚,蓝燕比较文静,喜欢舞文弄墨,就教村里的孩子们读书认字(这个是我认为最难的),林卫国这人就不怎么行了,阶级观念十分的严重,跟我们平时不怎么样,就爱巴结着罗支书,几个月下来学了两句彝族语,天天跟着在他面前谈理想、说计划,整体的空想,实际上什么也没做过。
而我这人就比较喜欢动,不喜欢一成不变的干苦活,更不喜欢安安静静的教人读书,况且之前我也被老爷子教的受够了,罗支书家里边有一杆老式猎枪,我跟他借了过来,天天背着上山打猎,漫山遍野的跑,每每都能有所斩获,少的时候是几只小野兔、野鸡,多的时候能打下来一头几百斤重的鬃毛野猪,一段日子下来,光是让村民上山帮忙抬猎物就忙活了好一阵儿,林林总总的分发下来,家家户户都能分到点好处,很自然的,我成了马小山之后村寨里最受欢迎的人,彝族人都比较淳朴,崇尚有本事的人,认为这种人才值得女子托付终身过日子。
就这样,我每日里都会进山打猎,不然就是帮助村寨里的彝民们看看水田,其余的时间便都在山上,山里的动物看了我都跑的没了影,俨然一股小鬼子进村大扫荡的架势。很快大半年过去了,我已经习惯了在大凉山的生活,虽然川彝扶贫计划仍在进行,但我希望这个日子来的更长一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