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章大营建-《帝国的良心》
第(2/3)页
擅于学习是他们最大的优点。
渐渐地,他们从实践中得出一些技巧,总结成口诀:“使锹莫用蛮,找准支撑点”;“挑担别硬挺,避开突出骨,偏头斜着担,脖颈肉最厚,挺腰提住气,扁担随步颤”等等。
脚手架越高,向上扔砖越费力,既稳且准是很难的,贺公达却在不声不响中练出一手绝活。
他用木锹往脚手架上扔砖,一次甩两块,砖贴在一起纹丝不动。晋桐颇有兴致地跟他学,就是练不会。
粮仓首先建成了。
圆柱仓体,直径三米。底层是半米高的防潮层,砖木结构,铺有石灰;中层是2米高的储藏室,仓壁厚实,设出粮口;顶上有防水层、圆锥顶盖。
他们使用稽垦局下发的良种,亩产约200到300斤。而粮仓的储存空间有50立方米,容量绰绰有余。
紧接着建成的是拖拉机车库和马厩兼草料库。
荒原上盛产牧草。
其中最受牲畜喜爱的是“羊草”。早春就返青,生长很快,叶子长且宽、营养丰富。买马的时候,阿什库曾跟晋桐说“羊草是牲口的细粮,有油性,喂马上膘快。马粪都是油汪汪的黑粪蛋儿,大齐军马场专门用来喂战马。”
流放者的三匹马冬天受了不少苦,虽有干草吃,偶尔有肉,还是瘦了不少,看上去细骨嶙峋,挺可怜的。自从开春吃羊草,一天一个样,很快恢复体型。
储备越冬饲料应在麦收后,羊草生长周期长,八九月割草正好。
之所以先建马厩车库,是为大瓦房练手。
第四个建成项目是食堂兼会议厅。这间青砖大瓦房是整个营地里最气派的,内里隔出了宽敞的厨房,地下设了火龙。
梁木是冬天里砍伐的,需要进一步干燥。他们用青砖垒砌了几座小型烘干炉,把木材架在上面烘烤,虽然最后外皮有些焦黑,材质略有下降,但也够用了。
上大梁那天热闹极了。
依靠简陋的脚手架,把粗重的松木安放到四米多高的砖墙上,需要丰富的经验,稍有差池就会酿成事故,甚至死伤人命。
这群人虽是初哥,却有陈真秀的工程理论、贺公达的物理计算、毛大匠的高超技术和吴锐的精当指挥。众人齐心协力,抬梁的人使足了力,指挥的人手舞足蹈,众人喊着号子,旁观者凝神屏息。
大梁架上了!
大家欢呼雀跃,鼎沸激昂。
但这一天,有一个败兴的人。
这一天,晋桐采访了许晶晶死亡当天跟她有交集的每一个人,她们的话题,聊的每一句话。
……
那天起床后,许晶晶跟林茜说,虽然天气转暖,也该用热水洗脸,能少生病。林茜笑她不知习武之人身体强健。
在厨房,她跟一同值班的步一人说,白菜吃光了,应该多采野菜。步一人同意把野菜储备列入议题。
早饭时,她问吴锐砖窑出砖后先建什么。吴锐希望先从简单的开始练手,更具体的还要开会讨论。
吃完饭,她找曹动帮忙上高脚仓库拿背篓。
出营地的时候,她跟每个遇见的人打招呼。
……
然后,就是陆天锡对那一天的叙述。
下午,晋桐写下《大荒笔记》的新篇——《牺牲》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