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五章 理论研究-《帝国的良心》
第(2/3)页
工人的确受到严酷的剥削,足以成为革命之基。但大齐政权有足够的理智,允许进步党为劳动者发声。阶级矛盾往往在小范围激化,罢工游行都不罕见,但又总被和稀泥式的妥协谈判缓和下来,至少报纸上的新闻评论是这么写的。
就农村来说,当年大逆案的抄家灭族分田地,并未从根子上解决问题。几十年过去,新一轮的土地兼并和人口爆炸再次造就大批失地农民。
但飞速发展的工业吸纳了大量人口,远东战争、南洋战争,两次领土大规模扩张,帝国夺得广阔的土地,农民西进、北上、南下,持枪拓殖,又缓和了矛盾。
整体来说,大齐赶上了新一轮的全球工业化浪潮,贵族财阀虽然势大,也未能完全占据经济版图。新科技带动新行业,机械、化工、医药、电器等造就了一大批新富阶层。
在这镀金的时代,几十个学生想造反,简直痴人说梦。
谈到革命,北方的强邻不得不提。
当年远东战争失败,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就已不稳。到中英南洋战争,尼古拉二世还试图投机,引发边境纠纷,遭到坚决反击。
沙皇意图扩大战争,但几十年的动LUAN、积弊,民族问题加上改革受挫引发了一场革命。从1902年到1905年,三年叛乱让俄国的革命党登上历史舞台。
大齐军情局不失时机地介入,出钱、出枪、出教官,到处煽风点火。最后沙皇制度被终结,新生的联合政府却面临着分崩离析。
布尔什维克、孟什维克、资本主义、自由主义、制宪派各种理念的分离造成了政权割裂,左右两派都在战争中凝练了自己的军事力量,并在抢夺胜利果实的过程中屡屡擦枪走火。
布尔什维克另立苏维埃,反对临时政府,圣彼得堡出现双重政权。乌里扬诺夫同志正准备发动政变时,突然死于暗杀,临时政府先下手为强,强行清党。
但布尔什维克早有准备,内战直接爆发,临时政府先胜后败,不得不撤离首都。苏维埃领地虽小,却掌握了俄国西部大部分工业精华区和铁路、内河航运的枢纽和干线,但问题也很严峻,他们不仅缺少粮食,更面临多国干涉。
而临时政府一方得到农民的支持及流亡大齐的沙皇“授权”,虽然工业缺乏,但有大齐鼎力支持。在一番激烈而短暂的战争后,双方确立了军事分界线,俄罗斯事实分裂。几年来,双方在边境僵持不下,大齐军工集团趁机大卖军火,赚得盆满钵满。
“十月革命”肯定是没了。但没有那“一声炮响”,中国人还有大同主义。
现在一群青年又试图论证公社主义。虽然还没研究明白,至少走上了正确的道路。
“应该是正确的道路吧?”晋桐思绪乱飘,嘟囔了一句。
“当然是正确的!”吴锐用力拍了一下他的肩膀,“集体公社,是一种科学的验证方式,对于公社主义的验证!”
“啊?集体公社?”晋桐脑海里浮现“大锅饭、大跃JIN、放卫星”等词语。
许晶晶“噗嗤”一笑,“丢魂儿啦?”
林茜摇了摇头,解释道:“我们刚才说,在不具备暴力革命的条件时,如何实验公社主义。”
“公社主义怎能不搞公社!”陆天锡意气风发,仿佛已经建成了公社一样,“农田、工厂的收益全部归公!大家共存共生,饮食、医疗、教育、养老,公社全包了!社员按月领零花钱,购买个人消费品,比如书籍化妆品衣服什么的……”
林茜满意地点头,“不错,公社主义不提倡苦行僧,人类有追求舒适生活的本能,应该允许私有财物,重点在生产资料的公有!”
第(2/3)页